当前位置:首页>游戏攻略> 正文

俾斯麦战列舰涂装,俾斯麦号战列舰

皮努努更新:2025-08-29 16:33:15发布:1年前 (2024-05-07)272


一、“俾斯麦”号战列舰(Bi**arck)

“俾斯麦”号战列舰(Bi**arck)

舰型简介

俾斯麦战列舰涂装,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该舰命名的来源是19世纪德国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

参数

排水量:46176吨

俾斯麦战列舰涂装,俾斯麦号战列舰

长/宽/吃水:251米/36米/9米

装甲:侧舷装甲带170毫米~320毫米,主炮塔(正面)360毫米,炮座342毫米,指挥塔360毫米,上甲板50毫米,主甲板80~120毫米

武器装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主炮,12门152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

动力装置:12台高压锅炉,主机最大功率为111981.7千瓦,三轴齿轮传动轮机

航速:31.5节

历史

1935年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舰。由于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正统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该舰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

战舰档案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第一次出海作战就在丹麦海峡海战中6分钟内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二、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的380毫米舰炮的性能肯定要比纳尔逊的406要好得多。

(1)比较两者的射程,俾斯麦的380可达36公里,而纳尔逊的406实际射程只有16公里左右。比较射速(火力密度),两者差不多。

(2)俾斯麦的构造、材质、装甲防护水平均比纳尔逊要好。后者(纳尔逊)实际上根本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甚至是被人戏称为“近海战斗舰”。

(3)比较两者的航速,俾斯麦也占有明显优势。

所以总体来说,俾斯麦与纳尔逊根本不在一个“能量级”,两者单挑,胜负立判。

另外,说到大型战舰装备双联装炮塔,楼主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这种形式确实是非常符合德国海军。至于全面防护的理念,那就更不用说了。呵呵!~~

三、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性能和尺寸,最好带图。

“俾斯麦”号是德国布洛姆与福斯造船公司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始建于1931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

标准排水量:俾斯

俾斯麦号战列舰

;满载排水量:设计49400吨/最大52600吨。

尺度:长248米/宽36米/型深15米/设计满载吃水10.2米/实际最大吃水10.7米。

动力: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设计最大功率138000马力,实际稳定最大功率260000马力,实际极速最大功率280000马力。

航速:34节;载油7400吨,续航力:8500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SKC34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径副炮;8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座四联装、12座单管20毫米高炮(提尔皮茨号为18座四联装、6座单管20毫米高炮)。

装甲:主侧舷装甲32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实际可抵御300公斤德国hexanite烈性炸药。装甲总重1745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舰体结构总重11691吨。

建造材料:舰体结构,St52造船钢;立面装甲,KCn/A表面渗碳硬化钢;水平装甲,Wsh高强度匀质钢;防雷装甲,Ww高弹性匀质钢。

舰载飞机:6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校射与联络)

舰员:1927人。全体舰员编入12个分队,每个分队180-220人

技术参数

概观

舰种战列舰

舰级俾斯麦级(1号舰)

舰名出处 19世纪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

制造厂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

下订1935年11月16日

动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结局 1941年5月27日被击中后自行凿沉

所属国德国

性能诸元

标准排水量 41,700吨

满载排水量 50,405吨(1943年)

全长 250.5米

241.5米(水线)

全宽 36.0米

吃水 9.3米(标准)

10.2米(设计满载)

10.7米(实际满载)

飞行甲板{{{飞行}}}

锅炉瓦格纳式高压重油专烧锅炉(12座)

动力布洛姆·福斯式蒸气涡轮引擎(3座)

3轴三叶螺旋桨推进(4.7米直径)

极速 30.8节

续航距离 8,525海里(19节)

出力 150,170匹

安全深度{{{潜行}}}

乘员 2,092人

103名军官、1,989名士兵(1941年)

舰载机 4架Arado Ar 196水上侦察机

设有1台两端弹射器

武装 8门380毫米L48.5 SK-C/34(4×2)

12门150毫米/L55 SK-C/28

16门105毫米/L65 SK-C/37/ SK-C/33

16门37毫米/L83 SK-C/30

12挺20毫米/L65 MG C/30(单管)

8座20毫米/L65 MG C/38(4连装)

装甲侧舷145-320毫米

甲板130-200毫米

首尾横向隔墙100-320毫米

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

司令塔350毫米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皮努努下载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ddlv/bsmzl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