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僵尸前线攻略(僵尸前线新手教程)

皮努努 更新:2025-05-03 04:04:43 发布:2年前 (2023-09-28) 53


  

僵尸前线攻略(僵尸前线新手教程)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讨厌冯小刚,当然与其说讨厌他,还不如说是讨厌他拍的电影,透着一股子阴阳怪气,特别不纯粹,缺乏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进电影院看《芳华》前,说实话我是打算去看笑话的,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撤档事件,很多人认为是他一手导演的闹剧,无非是给电影加点戏外戏,最终取得票房大捷。

  随着电影的播放,以及故事的铺陈展开,我那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像冰山一样一点点消融了,变成了一片平静祥和的太平洋。这是一个很悲情的故事,讲述刘峰和何小萍一残一疯俩小人物是如何被集体主义侮辱和伤害的,以及他们在如浮世绘一般的不同年代的痛苦挣扎,以及无奈认命。

  只是这个故事用文工团的故事进行了包装,于是很多不喜欢冯小刚的人,会先入为主去认为,这只是一部像《非诚勿扰2》一样的对爱情和肉体意淫的大烂片,还有人说这是僵尸一代的狂欢,是对邪恶年代的歌颂。

  

  对不起,这些我都没看到,我看的是,冯小刚在《芳华》中呈现出来的罕见的诚意,这对于一个向来鸡贼的导演来说,是多么地难得。

  之所以拍文工团和军队,那是因为冯小刚有过这方面的生活经历,他和严歌苓在这方面有着共同的记忆,他拿起这种题材驾轻就熟,而不是要打造一把粉红色的56式步枪帮大众**。这部电影让人看得窒息,以至于崩溃和流泪,因为冯小刚投入了真正的热情,对军队没感情的人,拍不出这种片子。

  《芳华》的时间线非常长,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讲述了一个集体从人丁兴旺,到最终转业回到地方各奔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文革、毛泽东逝世、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改革开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片子也呈现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要知道很多人都曾经服务于国营单位,跟军队其实大同小异。

  这部片子自始至终都在描述残酷,以刘峰和何小萍为两条主线,用箫穗子的口讲述出来,告诉你一段真实的历史,以及小人物的艰难苟活。之所以说它真实,首先是所有的人都是文革的产物,故事里的孩子们,无论是何小萍这种来自底层的人,还是陈灿那样的军区首长孩子,他们的父母几乎都在被批斗和下放劳动。背景干净的人,几乎没有,大家都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

  

  何小萍是这故事里的第一个悲剧,她从小就经历了父母离婚,母亲改嫁别人,她被家庭视为一个累赘。更为悲惨的是,她的父亲还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当文革结束了,父女俩也未能再见一面,父亲死在农场里,父女阴阳两隔。巨大的自卑感,让她唯唯诺诺,为了让父亲早点看到自己穿军装的照片,她私下了偷拿了林丁丁的衣服拍了照片,最终却被大家发现,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被排挤和欺负的下等人。

  刘峰是这个故事中的第二个悲剧,刘峰的背景比何小萍干净一些,他在军队中人缘很好,谁的忙都会帮,被领导树立为标兵典型,人送绰号“活雷锋”。“活雷锋”其实活得很累,他是一个典型的烂好人,没有原则地对别人好,就连炊事班班长结婚,他都要亲自打一对沙发送给对方。很多人没有想过,“活雷锋”也有七情六欲,他只是因为爱林丁丁,情不自禁抱了对方,于是就犯了“流氓罪”,被下放到基层部队去了。

  这就是集体生活,非常丛林法则,人们为了所谓的进步可以不择手段互相坑害,上一秒你们还是相亲相敬的战友,下一秒可能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如果冯小刚只是一个缅怀青春和肉体的老炮儿,他完全没必要拍这些,严歌苓的小说向来极其残酷,从未丧失过对集体生活的鞭挞,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问,难到这就是小人物的宿命吗?

  

  何小萍和刘峰的悲剧在于,他们都离不开集体,他们也不想离开集体。他们希望在这里找到安全感,但是集体给予他们的摧残是最深重的。最终上战场的,也是这两个典型的小人物,那些****,仍然在文工团里载歌载舞,他们离纷飞的子弹和炮弹皮还有八千里路云和月。

  至于战场上的那段描写,几乎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升华,所有的悲剧都最大化呈现。一个愿意留下来和敌人同归的刘峰,一个为了照顾严重烧伤的16岁战士而舍命抵挡坍塌下来的房盖的何小萍,而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了呢,一个残了,一个疯了。

  等到改革开放了,命运仍然没有垂青他们。****还是****,永远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拿地炒房,成了中国先富的一批人;至于刘峰和何小萍,他们作为草根,最好的结局无非是回到县城被安排工作,或者拖着假肢在城管那儿索要被扣押的车子。

  他们中的很多人,比如刘峰和何小萍,他们也试图同时代作斗争,最终往往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何小萍的那段独舞,何尝不是对小人物的一种致敬。

  就像《集结号》一样,在部队题材的影片中,冯小刚总是充满着力量,仿佛换了一个人。冯小刚不是那种能够单枪匹马挑战体制的人,他骨子里是缺乏狼性的,但是对于部队这样的集体来说,却有猎犬般的忠诚。大概正是军队,给了他拍摄《芳华》的勇气了吧。

  《芳华》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更不是什么史诗巨作,但她是一曲哀歌,触痛了我的心灵。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没有一个导演敢拍同时把文革和越战放到一部电影中呈现,冯小刚做到了这一点,这是我特别钦佩他的地方。

  一提到冯小刚,就有人说他的成功靠王朔,不过是人家的拖油瓶,一个十足的小人物。但王朔是天才,他抖机灵能完美收场,但冯小刚顶多是一人才,一抖机灵就让人觉得掉进了喜剧的套路。这一次冯小刚足够严肃,严肃到我都快不认识他了,这是冯小刚的作品吗?

  很显然,冯小刚这次真的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国电影史中做个拍正剧的大导演,而不是什么大陆王晶一样的三流货色,他真的实现了逆袭。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风险,想干知识分子干的事情,就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这一回冯小刚有点尿性,为了让《芳华》上映,他吃了把大亏,被迫撤档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这是活明白了。

  

  不像中国的有些臭了大街的伪公知,只会一味帮公众大保健,人家想听你骂浙江卫视,你就去骂浙江卫视,人家想听你说刘鑫**,你就去骂刘鑫,请问你们是充气娃娃吗?

  很多影评人是用政治正确在看片,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冯小刚拍的,就是烂片,只要影片是讲述军队的,就是烂片,只要里面出现了几次毛泽东像的,就是烂片。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就事论事,什么叫不放过任何一部烂片,也不抹黑任何一部好片,他们跟他们抨击的作恶者,何尝不是一路货色。

  有人批评说,《芳华》对文革的展现不够,还不够残酷,对主角的悲剧感,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一些嘛。我觉得在当今中国的导演中,又懂文革又懂越战,还能调动这么多社会资源,并且敢于拍出来的,也就是冯小刚了。我们不在他的位置上,自然不会懂他忐忑不安的心情,过审有多难;就像你们不写文章,自然不明白写一篇批评体制的文章,时刻担心被人举报删文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去教育真正的行动者,冯小刚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极限。

  我们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只要你往前突破一小步,你就是一个带把的,这是我愿意推荐《芳华》给大家看的主要原因。

  

  这个片子尤其体现出一种对军人的关怀,尤其是刘峰和何小萍去烈士陵园拜祭战友对那一幕,真的让人忍不住要哭。很多90后,他们没有赶上过那个伤痛的年代,我那星星点点的童年记忆再次浮出水面,小时候经常听某个同学说,他的哥哥就是死在老山前线,那一辆辆开往烈士家中的绿色吉普车,以及阵亡通知书,总是挥之不去。

  我懂得越多,就越讨厌军队中的那种盲目的服从,但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直男,在内心深处对那身绿军装还是心存好感,在我年少的时候多少次做梦冲锋在战场上,大概男人这种好战而无用的动物,战场才是我们的归宿,牺牲才是人生的永恒。

  2014年,我去菲律宾马尼拉玩,被那里的二战烈士陵园震撼了。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名字,都刻在一个个十字架的墓碑上,他们永远长眠于异国他乡。相比于西方人,我们做的就不够,中国的烈士陵园还是一个象征性的,能找到尸骨和名字的,会有墓碑。实在无法确认的,就成了永远的无名英雄。

  

  当刘峰把白酒洒在墓碑上的一刻,那种军人范儿太正了,我都想建议吴京好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中国军人,中国军人不是在非洲**,不是拿着茅台酒瓶子装逼,中国军人是真的将献血洒在了那片西南边疆。

  军人在一个大时代里,他们是最没选择权的人,但为了一句保家卫国,就是毅然往枪林弹雨里冲,从沼泽里把战友往外拖。越战有太多感人的故事,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听到过多少?太少了。

  他们为国流血牺牲,他们是不可耻的,他们不应该被区别对待,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理应像那些参加过越战的美国兵一样,回国得到至高无上的欢迎和赞美。他们得到很多了吗?太少了。

  

  你们看过《高山下的花环》和《凯旋在子夜》吗,没看过的话,回去好好找来看看,至少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2009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30周年,当时我问报社的领导说,要不要做一个纪念特刊。领导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然后扔下一句“你是不是没事找事,永远记住这是禁区”。

  冯小刚的电影让大家想起了那些就快被遗忘在犄角旮旯的越战老兵,他突破了禁区,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芳华》的诉求很简单,别忘了他们,他们为这个国家流血牺牲,他们的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历史是由庙堂之上手握权仗的人定义和书写的,小人物不奢求什么,他们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他们不怕牺牲,只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刻在那块烈士陵园里的石碑上,不要让后人忘了自己。

  唯有铭记才能不朽,谢谢冯小刚和《芳华》。

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非常经典的照片,牺牲的战士和不倒的红旗

声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号原创,如需转载引用,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皮努努下载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ddlv/jsqxg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