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游戏 > 动作冒险 > 正文
作曲**(作曲**手机版) 动作冒险

作曲**(作曲**手机版)

1个月前 (07-22) 类别:动作冒险

  • 发布日期:2025-09-04 15:26:52
  • 所属类别:动作冒险
  • 下载人数:1115
  • 版本:
  • 大小:

立即下载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作曲**(作曲**手机版)介绍

作曲**的主要功能

作曲**系列软件具备作曲软件,打谱软件,音乐创作软件,音乐教学软件,音乐排版出书软件,MIDI编辑软件,自动配器软件和电子琴软件八大软件功能。

基本功能

作曲**(作曲**手机版)

本软件是风雅软件公司推出的最新免费版作曲**,内含作曲**简谱和五线谱软件全功能免费版以及最新的V6简谱五线谱混排互换版并支持简谱和五线谱鼓谱。作曲**V6是风雅公司面向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学的旗舰产品,可让您只创作一种乐谱,任意以简谱、五线谱、简线对照谱的形式分发和传播,节约您宝贵的创作时间。对于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尽早培养出中国急需的识别多种乐谱的人才,免除了学习众多风格不一的各类音乐软件产生的混淆和不便。对于乐队,可以同时满足只能识别单一乐谱的成员协同演奏。支持简谱和线谱混合排版和互换,支持A3、A4、16K的横排和竖排。最新支持宽屏幕显示、支持横向排版和打印功能,可调节一行的音符数量。可同时处理简谱、五线谱、简谱节奏谱、简谱鼓谱、五线谱鼓谱五种乐谱的编排、演奏打印,支持音符大小调整。支持简谱和五线谱的混合编排和互换。

不仅如此,最新版本的作曲**还拥有简谱和五线谱互换的功能,利用内置的分谱输出功能和声部删除功能轻松输出和演奏分谱。

尤其方便的是作曲**的歌词处理功能,可以像文本编辑器一样的**粘贴和修改,本版本中,更增加了歌词与音符同步调节的功能。

作曲**(作曲**手机版)

本版本的作曲**拥有全面的音乐和民乐符号,使作曲**更可以满足中国民乐和戏曲的简谱和五线谱的创作和记谱。

新版的作曲**更拥有自动配器功能,为您自动添加几十种风格不一的打击乐器。

作曲**V6.0是中国音乐软件的集大成者,它开创性的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简谱鼓谱、简谱节奏谱、五线谱鼓谱进行同时处理,彻底解决了中国人音乐电脑化的难题,它为中国人在简谱和五线谱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使中国人拥有了比西方人更好的音乐处理软件。

2009正式版具备录音功能,操作简单些。

有谁用过作曲**吗

很多音乐爱好者都想自己动手制作简谱,当今网络上流行的打谱工具通常都是音形兼备,你可以一边输入音符,一边听着美妙的声音进行纠正。然而真正要掌握每个音符,每个演奏符号的输入,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我在这里比较详细地介绍操作要领和技巧,目的是使你很快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能够独立制作比较简单的乐谱。

作曲**:点击免费获取下载地址

1

软件准备。如果你的电脑还没安装作曲**制谱程序,就去网络下载一个免费的作曲**软件吧。安装完毕,双击快捷图标打开程序。

2

选择谱表类型,输入乐曲名和作者名。我在这里以制作《小毛驴》简谱为例进行解说。打开程序后,弹出一个作曲**向导页面,选择单谱表,输入乐曲名和作者后,单击确定。

3

更改调性方法。如何改调号呢?单击下图所示的调性按钮,选择一个调性,单击确定。光标移到默认的调号处,单击一下,就改变调性了。当然喽《小毛驴》是C调无须改变。

4

更改节拍方法。默认的节拍是4/4拍,由于《小毛驴》是2/4拍,所以要改一下。如何改节拍呢?单击随心设置,选择设置各声部音色力度节拍等,弹出声部设置菜单。

5

在下图箭头所指位置,单击三角形按钮,把节拍改成2/4,然后单击返回主系统。现在可以着手输入音符了。

6

认识常用的工具。音符1,2,3,4,5,6,7上面一行有高音低音符号,123表示正常的音高,左边的是低音点,右边的是高音点。下面一行有减音和延音符号。例如如要输入八分音符,就要单击“_“和数字,然后光标移到第一小节虚线处单击一下。

7

连接减音线的方法。连续输入两个八分音符,底下的减音线就自动连接起来了。按这样的方法,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输入音符。注意,你不能够先输入两个4分音符,再去找减音线连接的方法,这样是行不通的。

8

高音点的输入方法。到了第三小节,有个高音八分音符,注意输入时要点击高音点,减音线,和数字1。

9

延音线的输入方法。第四小节有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延音线,输入时,音高那一行单击123,底下一行单击延音线,然后单击数字5,光标移到第四小节虚线处单击一下。

10

附点的输入方法。到了第八小节有个附点。先输入5,再输入附点。附点在哪里呢?它在高音点右侧,”>“按钮左侧,有个”·“按钮。单击它,然后在5后面单击一下即可。

11

**音符的方法。细心的你一定发现,第9到第12小节音符和1-4小节完全一样,怎么办呢?当然是**喽。单击**按钮,如图,光标移动到第一小节第一个音符单击一下,在第4小节末尾的小节线单击一下,等于把1-4小节**到剪贴板了。

12

粘贴的方法。然后单击一下粘贴按钮,光标移到第9小节,单击一下,9-12就输入完成了。

13

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混合输入。同样的13小节也可以**第5小节的音符。第14小节,有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注意输入16分音符时要单击2条线的减音线,输入后,3个音符自然会连线。

14

删除、撤销、恢复按钮的用法。第16小节本来要输入“1-”,输错成1的8分音符,怎么办呢?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单击下图所示的删除按钮,然后对准输错的音符单击一下,就清除错误音符了。二是单击撤销键,也可删除。向左的箭头是撤销按钮,向右的箭头为恢复按钮。

15

终止线的输入方法。16小节末尾要输出一个终止线,终止线按钮在4/4节拍按钮左边。单击它,对准16小节后一个小节线单击一下,小节线就变成终止线了。后面多余的空白小节也消失了。

16

如何试听、保存、打印输出?打谱完成后,单击下图所示的播放按钮可以试听,看一看,有没有疏漏和错误。确定无误后,可以保存或打印,单击保存按钮可以按提示保存。单击开心创作,选择一种打印方式可以进行打印输出。保存的mjp文档以后还可以进行修改。

世界十大古典音乐**

1a巴赫

2b贝多芬

3c莫扎特

4d德彪西

5e海顿

6f**

7g舒伯特

8h肖斯塔科维奇

9i西贝柳斯

10j瓦格纳

****》“首席音乐评论家”Anthony Tommasini在2010年推出“史上十大古典音乐作曲家”系列连载,辅以博客文章和网上视频,并收到读者的大量反馈。在2011年初的连载文章中Tommasini最终揭晓了他心目中的“十大”。该文颇长,以下为节译,最后是本博主的意见:

“...史上最伟大之十位古典音乐作曲家评选,半为智力游戏;然就我本人及他人而言,目的亦为探究何种特质令作曲**之不同寻常。此‘游戏’虽看似荒谬,当我考虑是否把勃拉姆斯和海顿从‘十大’榜单中排除,代之以巴托克及蒙特威尔地时,我不得不思索他们各自的成就以及‘伟大性’(greatness)。

谈及‘伟大性’,早前一位读者曾来信,友善地表示对音乐的‘伟大’这一观念的质疑......他认为‘古典音乐’这一称呼本身即使此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听似已经僵死。他甚至写道,‘伟大’和‘严肃’并不一定是古典音乐特有的品质,‘古典音乐’也可能是‘愚蠢、庸俗和疯狂的’。

诚然。但从读者反馈以及我本人的文章和视频中可以看出,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作曲家并非屹立不动的偶像,而是鲜活的现实存在。我们构建自己的生活时,把我们所爱的人组成一个互相支持的网络;我们对自己仰赖的作曲家也是如此。

许多读者急不可待地告知我他们最喜爱的作曲家,毫无疑问他们认为这些作曲家是最伟大的。对此我深为感动。即使那些对我这次评选活动不以为然的读者也难免加入战团:‘当然这个评选非常荒谬。但是我还是把我的榜单列出。还有,**必须入选!’还有贝尔格、利盖蒂......甚至一位巴洛克音乐爱好者坚持认为阿尔比诺尼必须入选。

我一向支持当代音乐,因而我非常感谢许多读者来信反对我在此次评选中排除在世的作曲家。然而,对我而言别无他法。我们离在世作曲家距离太近,无法将其放在历史视角中审视。另外,在聆听一首令人兴奋或令人困惑的新作品时,你的思想恐怕无暇顾及评价这一作品伟大与否。

怀着对各位品位优异的读者的敬意,我现在揭晓我的榜单。记住,我的编辑支持我这次评选的条件就是,我必须依次列出全部10位作曲家。

我的榜首之选是巴赫。这是由于他杰出的音乐构建能力与深邃的表现力的无与伦比的完美结合。...巴赫在世时已被认为是老套守旧。他1750年去世时海顿已经18岁,古典乐派正属方兴未艾。巴赫一定清楚时代的潮流,然而其反应却是在自己的创作方式中更深地开掘。他生前未及完成的‘赋格的艺术’具有静穆之美,在这部作品中巴赫将复杂的对位技术层层剥至最基本简单的核心,甚至未指明这部作品应以何种乐器演奏。

巴赫也可以非常具有现代性,不过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尽管他从未写过一部歌剧,但在其宗教合唱作品中显示出出神入化的戏剧技巧,例如“受难曲”中群众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热叫嚣将耶稣钉上十字架时的场景。他的键盘乐作品,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是李斯特乃至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充满狂想的浪漫派作品的前驱。在其众赞歌中,巴赫还探索了调性的最大可能性。

很显然亚军和季军的争夺者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如果只比较管弦乐和器乐作品,二人可谓势均力敌。但莫扎特还是一位划时代的歌剧作者,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全面性本应使他在竞争中领先。

然而我还是认为贝多芬应该排在第二位。贝多芬的作曲技术不如莫扎特一样好似手到擒来,他的创作是殚精竭虑的,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时能听出来。但无论创作过程如何使他绞尽脑汁,贝多芬的作品是如此大胆创新、如此坚不可摧,即使拙劣的演绎也不能掩没其光芒。

我对贝多芬作品的一次顿悟是在上世纪80年代聆听作曲家Leon Kirchner指挥哈佛室内乐团的音乐会。第一首曲子是辟斯顿(Walter Piston)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首交响曲,是充满清新气息和创意的新古典主义作品。然后是德彪西的‘大海’。 Kirchner曾求教于勋伯格并喜爱日耳曼风格,因而将这部作于1905年的里程碑式杰作演绎得具有瓦格纳式的重量和强度。德彪西这部作品听来比辟斯顿的作品更具现代性。

中场休息后Kirchner与Peter Serkin合作演出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他们的演绎传达出了作品的神秘、充满诗意的梦幻和狂野。它是如此深不可测、引人入胜,以致于整场音乐会中这首贝多芬的曲子听来是最激进的作品。因此我认为,贝多芬第二,莫扎特第三。

第四是舒伯特。你无法不热爱这位31岁时就贫病交加、与世长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除了少数对他的天才五体投地的朋友以外,几乎无人知晓。仅凭他的几百首歌曲,舒伯特就是我们音乐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令人难以忘怀的‘冬之旅’,对于歌手和听众来说永远不会丧失吸引力。男中音Sanford Sylvan曾告诉我,在杰出的钢琴家Stephen Drury的一场演奏会上听到舒伯特最后3首钢琴奏鸣曲,是最令他精神升华的音乐体验之一。舒伯特的交响曲是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其第8‘未完成’以及第9交响曲是震古烁今的作品,特别是第9,为布鲁克纳铺平了道路,并预示了**的作品。

第五是德彪西。在节奏分明的日耳曼音乐独领**数百年后,德彪西证明,紧张感也可以存在于在永恒的静止之中。他对和声的创新,他充满性感的美妙音响,以及他不可思议的、弗洛伊德式的触动人们潜意识领域的本领,使其成为音乐进入动荡不安的20世纪的桥梁。

后来走过这座桥梁的人是斯特拉文斯基,他也是我心目中的第六名。当他的‘火鸟’和‘春之祭’轰动巴黎时,他与德彪西互相交流思想,后者比斯特拉文斯基年长20岁。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斯特拉文斯基仍旧活跃,并为当代音乐开辟了天地。 1971年的一天,我来到耶鲁大学音乐楼门口,有人在门上贴了一张卡片,上面写道:‘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今天去世。’当时的感觉是我的音乐世界崩塌了:斯特拉文斯基就像我们之中的贝多芬。

前十名中的位置越来越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列出“五大”或“二十大”作曲家都比列出“十大”作曲家容易。名额只有10个,这就迫使你把亨德尔或肖斯塔科维奇这样的人物排除出去,给其他人腾出位置。

有些我尊敬的音乐家能毫不费力地找出勃拉姆斯的缺点。的确,他有时纠结于在传承古典传统的同时探索新领域;但他最优秀的作品,例如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有钢琴的室内乐作品以及钢琴独奏作品,特别是为勋伯格指明道路的晚期间奏曲和随想曲,具有贝多芬的光辉灿烂和奇思妙想。勃拉姆斯是我的第七名。

在早先一期连载中,我试图避免在勃拉姆斯以外的浪漫派作曲家中作出选择,理由是那个时代最注重的是原创性和个人情绪的表达。像肖邦这样的天才更注重的是独特的风格和自己灵感的宣泄,而非获取某种可以计量的‘伟大性'。

然而19世纪的两大歌剧巨匠威尔地和瓦格纳志存高远。我已经透露过,他们两位都位列我的‘十大’榜单。威尔地歌剧的新制作,例如大都会歌剧院的Willy Decker制作的‘茶花女’,仍然可以使观众沸腾,这是威尔地作品长盛不衰的丰富内涵的明证。

瓦格纳的‘指环’系列已经成为一切试图制造轰动的歌剧院的敲门砖。‘女武神’最后20分钟的音乐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哀婉动听的音乐。

但是两人的排名孰先孰后呢?作为作曲家,二人不分伯仲;而作为人来说却不然。威尔地尽管也有其难以相处的一面,但他是个正直的人,一位爱国者,他为在米兰工作的音乐家们创立了养老院。而瓦格纳是个反犹太人的变态自大狂,只是在他的音乐中他才超越了自己。因此威尔地第八,瓦格纳第九。

只剩一个位置了。希望海顿原谅我,但维也纳四杰中必须排除一个,而且海顿的伟大遗产已经由他的朋友莫扎特和**贝多芬以及整个古典乐派发扬光大。我也要向**的支持者道歉,他们对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作曲家始终不渝。如果我能把自己喜爱的普契尼包括进去该多好啊。

有如此众多的读者支持利盖蒂、梅西安、肖斯塔科维奇、艾夫斯、勋伯格、普罗科菲耶夫和柯普兰等20世纪作曲家,这使我深感欣慰,这些作曲家都是我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贝尔格,可以说他创作了20世纪最优秀的两部歌剧。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我认为可以列入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列。只有少量读者支持布里顿,对此我有些失望,看来我需要做些推广工作。

对我最强有力的挑战来自认为巴赫之前的作曲家必须入选的读者们,特别是蒙特威尔地的支持者。蒙特威尔地虽然不是歌剧的发明者,但他只需一瞥1600年左右佛罗伦萨(音乐界)的状况,就明白歌剧这一体裁应该如何发展。 1607年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歌剧杰作。他的牧歌集把语言和音乐结合的艺术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蒙特威尔地的支持者也许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必须选择最后一位作曲家,我的选择是巴托克。他是一位民族音乐史家,他的作品激励后世作曲家在作品中结合民间音乐和古典传统;而且他是一位强悍的现代主义者,在勋伯格令人目眩的音乐格式之外,巴托克结合调性、非正统音阶和无调性的音乐语言开辟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

这就是我的‘十大作曲家’排行榜。

作为一种忏悔,我准备不间断地听布里顿、海顿、肖邦、蒙特威尔地、利盖蒂以及其他作曲家的唱片,我没能把他们放进我的榜单,但他们的音乐支撑着我度过每一天。”

译者按:我同意这位评论家的说法,即“十大”比“五大”和“二十大”都难排。我想,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位列前三,大部分古典音乐爱好者恐怕都能同意。再往后分歧就会相当大,因为音乐欣赏说到底是主观的事。但现在我们评的是“最伟大作曲家”而不是“我最喜爱的作曲家”,因此还是要制定客观标准的。上面这位评论家并未明示他的标准,但我感觉对音乐体裁和语言的创新、对后世的影响、所属的年代和音乐流派,甚至人品都是他考虑的因素。我觉得这就使他的评判标准未免有不够一致之嫌。而且我认为评选“伟大作曲家”,实际上是评选他们的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当今受众的影响力,而与作曲家的人品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如果纯以人品论,那么莫扎特和患梅毒而死的舒伯特恐怕也并非洁白无瑕。而以维也纳古典乐派已经有3人上榜而拒绝海顿更是令我费解:这又不是评十大元帅,有必要照顾到各方面军、各野战军的派系平衡吗?至少我个人以为,海顿无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交响乐**乐四重奏这两大古典音乐体裁的奠基者)还是其作品的popularity上,都胜过巴托克乃至斯特拉文斯基。以popularity而论,则恐怕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和**也胜过以上两位。因此Tommasini的排行榜,特别是舒伯特以后的6位,恐怕也只能是他个人的意见而已。看来,评选“十位最伟大作曲家”真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补白:冒着被Tommasini列入阿尔比诺尼爱好者同类,以及各位同好猛抡板砖的风险,我还是斗胆列出我心目中的“十大”,或曰“十位在我的音乐世界中位置最靠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也热切期望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十大”:

前三名: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与Tommasini全同)

第四至第十名(以字母顺序排列):德彪西、海顿、**、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西贝柳斯、瓦格纳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皮努努下载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dongzuo/zqdszqa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