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卓游戏 > 角色扮演 > 正文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历史地图) 角色扮演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历史地图)

10个月前 (07-11) 类别:角色扮演

  • 发布日期:2025-05-04 21:39:09
  • 所属类别:角色扮演
  • 下载人数:6756
  • 版本:
  • 大小:

立即下载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历史地图)介绍

你是否想了解更多关于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的知识?在本文中,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两个话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三国时期详细地图 包括各个郡,城池

三国时期详细地图: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历史地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三国地图精确到郡高清历史地图)

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地图精确到郡图片)

191年(初平二年),董卓挟天子从洛阳到长安;袁绍割据冀州;刘焉割据益州;汉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挟汉献帝到许昌,割据豫州、兖州;袁绍割据冀州、并州、青州和幽州部分地区,孙策割据江东;刘表割据荆州;刘璋割据益州;马腾韩遂割据凉州;公孙度割据辽东;群雄割据的时代来了。

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袁绍七万多将士被坑杀,颜良、文丑、淳于琼等大将阵亡,张郃倒戈,袁绍带着八百亲兵逃回冀州。经此一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兼并袁绍父子地盘,基本上控制北方人口稠密地区。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亡,刘琮不战而降。刘备放弃樊城,在曹操的追击下投奔孙权。赤壁之战,黄盖率数十艘艨艟斗舰开往曹军水寨,相距二余里处时点燃船上浇满膏油的干柴,艘艘战舰如条条火龙借着东风,霎时间“烟炎张天”,吞没了曹军连环战舰及岸边曹军大营。曹军兵士、战马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曹操带着残兵仓皇逃往江陵,长江中下游为东吴所得,荆州落入刘备之手,曹操统一全国的希望瞬间破灭,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209年(建安十四年),赤壁之战后,曹操暂时无力南下。刘备取得荆州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又借南郡江北部分,成为赤壁之战最大赢家。

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征关中,马超败走凉州。

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入川,兼并刘璋所有地盘。孙权控制交州,势力范围也增加不少。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孙权取得刘备在荆州的所有地盘。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即魏文帝。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昭烈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刘备亲率主力顺江而下,陆逊率军退至夷陵、猇亭一线,扼守峡口要道。陆逊夜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一时间火光冲天,蜀军大乱。刘备北逃马鞍山,陆逊穷追不舍,刘备又狼狈地逃往白帝城,不久忧愤病逝于永安宫。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228年-234年,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后一次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诸葛亮北伐,俗称“六出祁山”,实际上一次属防御,五次主动出击,其中仅有两次从祁山出兵。

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鄂城)称帝,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

238年,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父子,平定辽东。

263年(景元四年),司马昭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18万大军分三路攻蜀。当时姜维驻军陇上沓中,西线的邓艾率军自阴平越过七百余里荒无人烟的小道,凿山开路,迅速到达蜀国腹地江油,背后突袭蜀军,攻破涪县、绵竹,使得姜维大军毫无用武之地,其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后主刘禅面缚舆榇而降,蜀国经二世而亡。

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即帝位,建立晋朝。魏帝为陈留王,魏国比吴国还先灭亡。

280年,晋伐吴,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最后来一个三国全图。

本文地图出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一张图读懂系列三国地图》

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三国九州:

豫州

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凉州

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

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

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

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三国郡图

拓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三国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皮努努下载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jsby/sgdtj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