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安卓游戏>飞行射击> 正文
单位换算器(货币换算单位器)飞行射击

单位换算器(货币换算单位器)

23小时前类别:飞行射击

  • 发布日期:2025-07-10 07:26:03
  • 所属类别:飞行射击
  • 下载人数:8449
  • 版本:
  • 大小:

立即下载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

单位换算器(货币换算单位器)介绍

求各种单位换算

这个问题,嗯,比较繁琐嘞,不过单位最好是用国际单位制的,运算起来方便。那我先找点常见的给你吧。

长度

单位换算器(货币换算单位器)

1公里(千米)=2市里=0.621英里=0.540海里

1米=3市尺=3.281英尺

1市里=0.5公里=0.311英里=0.270海里

单位换算器(货币换算单位器)

1市尺=0.333米=1.094英尺

1英里=1.609公里=3.218市里=0.869海里

1英尺=0.305米=0.914市尺

1英寸=2.540厘米=0.762市寸

重量

1公斤=2市斤=1000克=2.205英磅

1市斤=0.5公斤=500克=1.102英磅

1英磅=0.454公斤=0.907市斤

1盎司(英制、常衡)=28.3495克=0.567市两

1盎司(英制、金药衡)=31.1035克=0.6221市两

1普特(俄制)=16.38公斤=32.67市斤

1担=0.05吨=100市斤

地积

1公顷=15市亩=2.471英亩

1市亩=6.667公亩=0.164英亩

1英亩=0.405公顷=6.070市亩

1市亩=60平方丈=666.67平方米=2000/3平方米

1万亩=666.67公顷

1平方公里=100公顷=1500亩=1000000平方米

容量

1升=1市斤=0.220英加仑

1英加仑=4.545升=4.545高升

1英浦氏耳=36.368升

再来个繁琐点的

常用单位换算表

长度

1千米(km)=0.621英里(mile) 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

1英里(mile)=1.609千米(km) 1英尺(ft)=0.3048米(m) 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 1码(yd)=0.9144米(m) 1英尺(ft)=12英寸(in)

1码(yd)=3英尺(ft) 1英里(mile)=5280英尺(ft) 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

质量

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

1.102短吨(sh.ton)=0.934长吨(long.ton) 1千克(kg)=2.205磅(lb)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1b)

1长吨(long.ton)=1.016吨(t) 1磅(lb)=0.454千克(kg) 1盎司(oz)=28.350克(g)

密度

1千克/米3(kg/m3)=0.001克/厘米3(g/cm3)=0.0624磅/英尺3(lb/ft3) 1磅/英尺3(lb/ft3)=16.02千克/米3(kg/m3) 1磅/英寸3(lb/in3)=27679.9千克/米3(kg/m3)

1磅/美加仑(lb/gal)=119.826千克/米3(kg/m3) 1磅/英加仑(lb/gal)=99.776千克/米3(kg/m3) 1磅/(石油)桶(lb/bbl)=2.853千克/米3(kg/m3)

1波美密度=140/15.5℃时的比重-130 API=141.5/15.5℃时的比重-131.5

压力

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

=10.2千克/厘米2(kg/cm2)=10巴(bar)=9.8大气压(at m) 1磅/英寸2(psi)=0.006895兆帕(MPa)

=0.0703千克/厘米2(kg/cm2)=

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 m) 1巴(bar)=0.1兆帕(MPa)=14.503磅/英寸2(psi)=1.0197千克/厘米2(kg/cm2)

=0.987大气压(at m)

1大气压(at m)=0.101325兆帕(MPa)=14.696磅/英寸2(psi)

=1.0333千克/厘米2(kg/cm2)

=1.0133巴(bar)

面积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

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公亩(acre)=100平方米(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15亩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

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亩=666.67平方米(m2)

体积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

=35.315立方英尺(ft3)=6.290桶(bbl)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 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

1美加仑(gal)=3.785升(l) 1美夸脱(qt)=0.946升(l) 1美品脱(pt)=0.473升(l)

1美吉耳(gi)=0.118升(l) 1英加仑(gal)=4.546升(l)

运动粘度

1英尺2/秒(ft2/s)=9.29030*10-2

米2/秒(m2/s) 1斯(St)=10-4米2/秒(m2/s) 1厘斯(eSt)=10-6米2/秒(m2/s)=1毫米2/秒(mm2/s)

动力粘度

1泊(P)=0.1帕·秒(Pa·s) 1厘泊(cP)=10-3帕·秒(Pa·s) 1千克力秒/米2=9.80505帕·秒(Pa·s)

1磅力秒/英尺2(1bf·s/ft2)=

47.8803帕·秒(Pa·s)

1牛顿(N)=0.225磅力(1bf)=0.102千克力(kgf) 1千克力(kgf)=9.81牛顿(N) 1磅力(1bf)=4.45牛顿(N)

1达因(dyn)=10-5牛顿(N)

温度

K(开尔文度)=5/9(℉+459.67) K=℃+273.15 n℉=[(n-32)*5/9]℃

n℃(摄氏度)=(5/9·n+32)℉ 1℉(华氏度)=5/9℃(温度差)

传热系数

1千卡(米2·时·℃)[kcal/

(m2·h·℃)]=1.6279瓦/(米2·开尔文)[W(m2·K)] 1英热单位/(英尺2·时·℉)

[Btu/(ft2·h·℉)]=5.67826瓦/(米2·开尔文)[W(m2·K)] 1米2·时·℃/千卡(m2·h·℃/kcal)

=0.86000米2·开尔文/瓦(m2·K/W)

1千卡(米2·时)(kcal/m2·h)

=1.16279瓦/米2(W/m2)

热导率

1千卡(米2·时·℃)[kcal/(m2·h·℃)]=1.16279瓦/(米·开尔文)[W(m·K)] 1英热单位/(英尺2·时·℉)[Btu/(ft2·h·℉)]

=1.7303瓦/(米·开尔文)[W(m·K)]

比容热

1千卡/(千克·℃)[kcal/(kg·℃)]=1英热单位/(磅·℉)[Btu/(lb·℉)]=4186.8焦耳/(千克·开尔文)[J/(kg·K)]

热功

1焦耳=0.10204千克·米=2.778*10-7千瓦·小时=3.777*10-7公制马力小时=3.723*10-7英制马力小时=2.389*10-4千卡=9.48*10-4英热单位 1卡(cal)=4.1868焦耳(J) 1英热单位(Btu)=1055.06焦耳(J)

1千克力米(kgf·m)=9.80665焦耳(J) 1英尺磅力(ft·1bt)=1.35582焦耳(J) 1米制马力小时(hp·h)=2.64779*106焦耳(J)

1英制马力小时(UKHp·h)

=2.68452*106焦耳(J) 1千瓦小时(kw·h)=3.6*106焦耳(J) 1大卡=4186.75焦耳(J)

功率

1千克力·米/秒(kgf·m/s)

=9.80665瓦(W) 1米制马力(hp)=735.499瓦(W) 1卡/秒(cal/s)=4.1868瓦(W)

1英热单位/时(Btu/h)=0.293071瓦(W)

速度

1英尺/秒(ft/s)=0.3048米/秒(m/s) 1英里/时(mile/h)=0.44704米/秒(m/s)

渗透率

1达西=1000毫达西 1平方厘米(cm2)=9.81*107达西

更多的这个可以参考《**art度量衡单位换算器》,96种公制、英美制、市制度量衡单位。

登陆《中国联通沃商店》,搜:**art

重量单位换算表

质量单位换算:

1吨(t)= 1000千克(kg)= 2205磅(lb)= 1.102短吨(sh.ton)= 0.984长吨(long ton)

1公担(q)=220.5磅(lb)=100千克(kg)

1千克(kg)= 2.205磅(lb)

1公两(hg)=100克(g)

1公钱(dag)=10克(g)

1克(g)=1/1000千克(kg)

1分克(dg)=100毫克(mg)=1/10克(g)

1厘克(cg)=1/100克(g)

1毫克(mg)=1/1000克(g)

1微克(ug)=1/10⁶克(g)=1/1000毫克(mg)

1纳克(ng)=1/10⁹克(g)

1短吨(sh.ton)= 0.907吨(t)= 2000磅(lb)

1长吨(long ton)= 1.016吨(t)

1磅(lb)= 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 28.350克(g)。

古代单位换算表:

10圭=钧= 30斤

24铢=两

6铢= 1锱(zī)

4锱(zī)= 1两

1担(古同:儋dàn)(dàn)= 100公斤

1斤= 16两(古代)= 1.6斤(现代)

1锊(lüè)= 333.333333克【合六又三分之二两】。

扩展资料:

1984年6月9日,国际计量局在180号文件中要求从1986年1月1日起大中小学教材一律按国务院命令,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这一概念也应当从86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

物理符号为:G。

停用原因

一、认为重量就是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一些东西,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公斤或斤。这里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都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我们买一些东西往往关心的也是所含物质的多少。

也就是关心质量的大小,况且公斤和斤也都是质量的单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二、把重量直接定义为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如美国《PSSC物理》一书中规定:“一个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重量。”在中国,没有把重量直接定义为万有引力,但把重量当作万有引力在应用,仍是十分普遍的。

比如说重力(即重量)充当人造卫星的向心力,又比如说,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是它在地球上重量的六分之一;上述各用语中讲到的重量,实际上都是万有引力。

三、认为“重量就是重力”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P10指出:“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也常常叫做重量”。全日制十年制高中物理课P11也指出:“重力就是重量。

在物理学界过去有一种提法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称为“重量”。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除受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外,由于地球的自转,还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称为该物体的重量。

习惯上人们认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本身的重量。对重量的解释有许多说法,例如,重量就是重力;物体的重量就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重量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是物体静止时,拉紧竖直悬绳的力或压在水平支持物上的力。

上述几种**,有的强调重量即重力,是矢量,它们的本质是引力。有的强调重力不是矢量,重量是重力的大小,是标量。还有的是以测量法则作为重量的定义。这些不同的定义只是解释的不同而已,谈不到对与错。

在地球引力下,重量和质量是等值的,但是度量单位不同。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受到外力9.8牛顿时所产生的重量称为1千克重。一般常用质量单位来代替重量,隐含乘以重力加速度。在中国旧时用斤、两作为重量单位。磅、盎司、克拉等也作为重量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微克(ug)、毫克(mg)、克(g)、千克(kg)、吨(t)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量

百度百科-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单位换算表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千克 kg m=pv

温度 t摄氏度°C

速度 v米/秒 m/s v=s/t

密度 p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牛顿(牛) N G=mg

压强 P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焦耳(焦) J W=Fs

功率 P瓦特(瓦) w P=W/t

电流 I安培(安) A I=U/R

电压 U伏特(伏) V U=IR

电阻 R欧姆(欧) R=U/I

电功 W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 f<v<2f倒缩小实照相机

f<u<2f v>2f倒放大实幻灯机

u<f放大正虚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② U=U1+U2③ R=R1+R2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②I=I1+I2③1/R=1/R1+1/R2或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P=U2/R P=I2R)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望采纳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皮努努下载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s://www.pinunu.com/fxsj/dwhsqha.html